近日,央視記者收到了高考替考的線索,線人提供了過去幾個月,來自“槍手”內部組織的一些視頻,揭開了槍手公司、考生家庭,以及監考老師之間隱秘的地下鏈條。視頻內容稱,今年高考,有人在湖北組織大學生到河南代考。(6月18日《京華時報》)
  高考替考年年曝光,卻仍舊是接連不斷地發生,今年高考前夕,就報道了濟南考生去河南替考的新聞,可還是沒有阻止後來者,在媒體的曝光之下,我們看到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畫面。毫無疑問,高考替考違背了最基本的公平,成績的一分之差都影響到最終高考錄取的整個序列,是必須要譴責並接受相關法律法規製裁的,可問題是每當這樣的事情發生之後,輿論聲音總是要嚴懲當事者,並去追問整個環節當中的漏洞在何處,卻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“槍手”這個角色產生的原因。
  是的,在高考替考的整個地下鏈條中,缺少任意一環,都構不成一個整體,基於此,追問為何會有這麼多在校大學生爭當“槍手”,同樣不能被忽視,因為高考替考屢禁不絕,屢曝不完,都賦予了我們再次追問替考主角的意義,而不找出深層次的原因,斬斷這一利益鏈條,今後還將有多少“槍手”繼續奔赴考場,我們也實難得知。
  其實從錶面上看,在校大學生爭做“槍手”是因為法律意識淡薄,為了一些經濟利益,便懷著僥幸的心理去替考,但追究其深層次的原因,卻是這一群體步入大學校園之後,理想缺失,迷失自我,說自甘墮落或許有點嚴重,但說不求上進是不少大學生的表徵卻一點也不為過,在此情況下,他們根本就經不起社會上一點的利益誘惑,便會誤入歧途。
  殘酷的現實告訴我們,上至985名牌高校,下至高職高專院校,都有不少的在校大學生對現實很焦慮,對未來很擔憂,對前途很迷茫,不少時間都在網絡購物、聊天和游戲當中度過,甚至是為此而逃課,靠著考前突擊一兩天過關,這種現象與學校水平成反比,但再好的高校也不會沒有。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下,其中的一些學生便懷著僥幸的心理去做了“槍手”,因為反正是無所事事,利用自己知識的餘熱去兌換成經濟利益,對他們來說或許還是件有意義的事情。
  這其實是我們當前病態教育現狀的一個真實寫照,以高考為分界點,不少學生都判若雲泥:高中階段瘋狂學習,在題海裡掙扎,進入大學之後沒人管了,離家遠了,還沒有真正靜下心來思考自己想要什麼,該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道路之時,“自由”卻來了,於是乎不少人一邊焦慮一邊不求上進,再加上當今高校嚴進寬出的教育管理模式,畢業了再反問“說好的‘知識改變命運’呢!”,此時此刻,到底又該怪誰呢?
  高考替考,這些大學生“槍手”確實是整個替考產業鏈上的一個工具,但反思我們整個教育體制,他們又何嘗不是整個教育產業鏈上的一個成品,在這些人眼中,接受高等教育不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價值觀,獲得自由,反倒是去追求功利化的東西,而做高考“槍手”還僅僅是功利化的一個側面而已。
  是時候去改變我們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了,把根給擺正了,自然不會有那麼多的在校大學生去正當“槍手”,那麼整個高考替考產業鏈也必然會就此斷裂,所以,從這個層面上講,找到大學生做“槍手”的深層次原因,又何嘗不是對高考公平的捍衛呢?
  文/張松超  (原標題:為何會有這麼多大學生“槍手”�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u67quawp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